生活中的麻煩,多半是因禍從口出,病從口入。
職場里,很多高級的領(lǐng)導(dǎo)話很少。除去公開的講話,他們和人談話或者微信溝通都是點到即止。更高級的領(lǐng)導(dǎo),越容易讓人感覺到他們講話的言簡意賅。而很多打工人,則顯得“真誠”和“直白”,“我這個人就愛說大實話”,以為別人不介意。口嗨一時爽,事后悔斷腸。管住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為什么人到了高層,講話反而少了呢?
對于少講話這個事情,佛道儒三家的觀點不謀而合。佛家說“止語”:口閉心沉,此處一靜,萬物皆景。《道德經(jīng)》說“貴言”:珍惜言論,謹言慎行。《論語·里仁》講“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我們要相信古人的智慧。古時候說隔墻有耳,沒有不透風的墻。因為這個世界很多時候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說話不當,就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人性是趨利避害的,說話謹慎,是利害的權(quán)衡。現(xiàn)代科技的光速傳播,直接,手機秒錄音,微信秒轉(zhuǎn)發(fā),微博秒發(fā)布,隨手截圖就有圖有真相。人人都是自媒體,發(fā)個朋友圈就讓人社死。你怎么知道你在微信和閨蜜互訴的衷腸,沒有被轉(zhuǎn)發(fā)到另一個微信群里圍觀?細思極恐啊!事實或者是扭曲的事實,都能讓當事人深陷輿論的漩渦。可謂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絕大部分口才培訓和書籍都在教人兩件事,怎么說的多,怎么說的好。很少有提到,教人不說,教人閉嘴的。可我覺得,所有的口才書,第一頁都應(yīng)該寫上:“雄辯是銀,沉默是金”。學會閉嘴的藝術(shù),比學會滔滔不絕更加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