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員的意志是鋼鐵。”
這句話是江竹筠遭受敵人的各種酷刑后說過的話。
江竹筠,原名江竹君,同志們親切的稱她為“江姐”。1948年6月14日,因為叛徒的出賣,江姐不幸被捕。
江姐被捕后,敵人為了從她口中得到組織的秘密,就對她進行了各種極度殘忍的酷刑,比如有老虎凳、辣椒水、吊索、電刑,還有用帶刺的鋼鞭抽打她,用竹簽刺她的十根手指。
種種的酷刑,都是常人難以忍受的疼痛。正所謂十指連心,敵人用竹簽刺進她的十指,這種撕心裂肺的疼痛,簡直是難以言表,可想而知敵人的殘忍,也可以想象的到,當時江姐所遭受的苦難。
但就算江姐遭受敵人各種極度的嚴刑拷打,她憑借著自己堅強的信念和意志,始終堅貞不屈、嚴守組織的秘密。當時她視死如歸的對敵人說:“你們可以打斷我的手,殺我的頭,要組織秘密是沒有的。”
由于江姐始終不肯屈服于敵人,惱怒成羞的敵人就動了殺心,于1949年11月14日把江姐殘忍殺害了,江姐犧牲時,年僅29歲。
江姐雖然犧牲了,但她的革命精神、不畏犧牲的精神、奉獻的精神、百折不撓的精神,將永遠在世間長存。國家和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她的。
2009年9月,江竹筠被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這是國家和人民對她的肯定,她是當之無愧的。
在江姐被捕后遭受各種極度酷刑時,她始終堅貞不屈,身邊的難友無不為之動容,稱她是“中國的丹娘”。難友們稱頌她說:
“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蘇菲婭的精靈。不,你就是你,你是中華兒女革命的典型。”
江姐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奉獻的一生,百折不撓的一生。雖然她只經歷了29年的短暫人生,但她卻用29年的人生譜寫了一段悲壯而輝煌的傳奇,同時也將在中國的革命史上永放光明和光彩。
那這位在監獄中遭受種種酷刑、遭受竹簽刺指的巾幗英雄“丹娘”,又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呢?
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下“中國的丹娘”江竹筠的傳奇人生吧。
江竹筠,原名江竹君,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自貢的一個貧困家庭中,她的父親名叫江上林,母親叫李舜華,他們婚后曾生下兩個孩子,不過卻都夭折了。后來又生下江竹筠,到江竹筠2歲時,李舜華又生下一子。
江家的上幾代人都是以種地為生。在當時的社會,農民雖然沒日沒夜的在田里勞作,但一年到頭的辛苦,最后真正到自己手中的糧食卻少之又少。不僅想要發財很難,就連基本的溫飽情況,有時也非常困難。
江竹筠的父親江上林不愿繼續過著溫飽無依的生活,于是就決定離開家鄉去大城市闖一闖,希望能混出些名堂。
所以,后來江上林就告別妻子去了重慶。但一直在家鄉農村生活的他,突然來到大城市,就顯的很不適應。原來想要在大城市闖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由于江上林初來乍到,沒有找到可以糊口的營生,最后還落到了流浪的地步。
而留在家鄉農村的妻子李舜華,由于家里的頂梁柱江上林不在家,生活就更加困難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母親李舜華只得和女兒、兒子相依為命,過著貧困的生活。
農民是靠天吃飯的,若是出現了水災、旱災什么的,地里就會沒有收成,農民生活之艱難可想而知。正所謂天有不測風云,在江竹筠8歲的時候,家鄉大旱,家里沒有收成。
母親李舜華沒有辦法,為了生活,就帶著江竹筠姐弟倆去了重慶的舅舅家。
江竹筠的舅舅,家境還算不錯,但她的舅媽覺得李舜華一家是窮親戚,所以對李舜華母子總是冷眼相看。不僅常常責罵江竹筠姐弟倆,而且有時還會搶他們的碗和筷子,不給他們吃飯。
母親李舜華心里明白,自己一家人來親戚家吃飯,不受人待見是難免的,正所謂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在這樣情況下,李舜華只得拼命的做家務。
而江竹筠此時年齡雖然不大,但她也已經懂事了,也明白“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的道理,所以每當舅媽對她發脾氣時,就默默的承受著。
江竹筠剛去舅舅家時,姥姥還在。有了姥姥的這層關系,就算舅媽再不待見,也可以在舅舅家住下去。
但可惜的是,兩年后,姥姥離開了人世。姥姥去世后,母親李舜華心中明白,已經不能在這里住下去了,所以就帶著女兒、兒子搬了出來,然后租了一間簡陋的小房子住了下來。
為了生活,李舜華就做些針線活維持家用。江竹筠為了給母親減輕負擔,也常常幫助母親一起做事。
而此時江竹筠的父親江上林,經過一段時間的流浪,如今已經找到工作,是在重慶的一家輪船公司干活,雖然錢不多,總算可以糊口了。他有了維持生活的營生后,得知李舜華母子三人生活困難,所以有時也會幫助一下她們。
李舜華是農民出身,如今過的非常困苦,她心里明白,想要改變命運,只有去讀書,有了知識才能有好的生活。所以當江上林給她們母子三人一些資助時,李舜華就決定送江竹筠去上學。
江竹筠知道自己能有上學的機會,實在來之不易,所以她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
但好景不長,江上林所在的輪船公司倒閉了,江上林失去了工作,就失去了收入。江上林離開家鄉時,本想闖出一些名堂,但如今卻是如此光景,不僅沒有出人頭地,而且生活也難以維持,心灰意冷的他就一個人回家鄉農村了。
而在重慶的李舜華,已經很難再以針線活維持家用,和提供江竹筠讀書的費用了,所以就去了一家織襪廠做工,而懂事的江竹筠也離開了學校,然后就去織襪廠做了一名童工。
此時李舜華一家的生活已經非常困難了,然而沒過多久,又有一件雪上加霜的事發生了,原來江竹筠的弟弟得了軟骨病,李舜華和江竹筠只得離開織襪廠,專心照顧弟弟。
好在,正在李舜華母子三人無助的時候,江竹筠的舅舅出現了,舅舅給予了他們很大的幫助,不僅讓李舜華做保姆,還讓江竹筠姐弟倆去小學上學。
江竹筠能再次進入學校,她非常高興,對于這次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她更加珍惜,所以在學習時非常刻苦。
在學校里,有一位思想進步的丁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丁老師常常會講從***戰爭以來的歷史事件,也講了很多革命志士和革命英雄,同時也講了帝國主義欺凌之事。
丁老師講的這些悲痛的歷史事件,深深的刺痛了江竹筠的內心,心中也就漸漸的有了為國效力之心。
丁老師講的那些革命志士和革命英雄,江竹筠聽了深深的為之敬佩,心中也漸漸的有了效仿前人之志。
隨著年齡的增長,江竹筠以自己的所見所聞,加上自己的思考,對當時黑暗動蕩的社會,有了新的認識。再加上丁老師的幫助,所以不僅讓她對***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而且讓她更加堅定了心中救國信念。
時間到了1937年,這一年的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七七事變的爆發,自此拉開了中國全面抗戰的序幕。***中央通電全國,號召中國軍民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軍,得到了全國各族人民的熱烈響應,而抗戰救國運動也在全國轟轟烈烈的展開了。
此時的江竹筠正在南岸中學讀書(江竹筠1936年小學畢業,而后考入南岸中學),在國家、民族存亡之際,江竹筠也加入了這場轟轟烈烈的抗戰救國運動之中,她和大家走在街上,高喊著:
“向前走,別退后,生死已到最后關頭。同胞被屠殺,土地被強占,我們再也不能忍受。”
在江竹筠參加抗戰救國的宣傳時,讓她對***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她認為***才能真正實現救國救民。所以就有了結識***人的決定。
1939年,江竹筠考入中國公學,并于同年秘密的加入了中國***。
當時延安是***中央、毛主席所在地,是革命的圣地,所以加入中國***后的江竹筠很想去延安。但組織卻讓她留在重慶做通訊聯絡的工作。
既然加入了中國***,就要聽從黨的安排,所以江竹筠就放棄了去延安的想法,欣然的接受了組織給她的安排。
不過,想要從事秘密通訊聯絡的工作,首先需要一個掩護自己的職業,所以組織就讓她去學習會計。
在這樣的情況下,于1940年,江竹筠進入中華職業學院會計訓練班學習。1941年,又考入中華職業學院。
到1943年時,江竹筠已經23歲了,這一年,她接到了一個特殊任務,就是需要在重慶安家和彭詠梧同志扮成假夫妻。
彭詠梧,1915年出生,1938年加入中國***。1941年擔任重慶市委委員,為了開展革命工作,他對外的身份是中央信托局產物保險處職員。
彭詠梧的真實身份不能暴露,為了不引起敵人的注意,組織決定給他安排一個家。其實,彭詠梧之前已經和譚正倫結婚了,但彭詠梧在短時間內又聯系不上妻子譚正倫。為了能盡快的開展地下工作,組織就讓江竹筠和彭詠梧假扮成夫妻、組成家庭。
這個任務對于江竹筠而言,確實是一個特殊任務,但為了革命,她還是接受了這項任務。之后江竹筠和彭詠梧的“家”就成了***重慶市委的秘密機關,而她的任務就是負責通信聯絡。
1944年春的一天,江竹筠發現自己被特務跟蹤了。雖然她之后將特務甩掉了,但也說明她已經被特務注意了,組織為了她的安全考慮,于是安排江竹筠離開重慶前往成都。同年9月,江竹筠進入四川大學農學院,在此期間,她從事地下秘密工作,積極的宣傳革命真理。
1945年,江竹筠回到重慶,再次見到了彭詠梧。在此之前他們假扮夫妻,一起生活,一起戰斗,她們風雨同舟、同甘共苦,在并肩作戰的時間里,兩人互相有了好感,并相愛了。
所以,在1945年的時候,江竹筠和彭詠梧由一對假夫妻,經組織批準正是結為夫妻,成為了一對真正的革命伴侶。
1946年4月,江竹筠生下一子,名為彭云。不過在生孩子的時候,江竹筠卻因難產住進了醫院。
江竹筠考慮到自己從事地下革命工作,本身就很可能面臨很多危險,但為了革命,自己早已經報以必死之心,所以就不想再多生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江竹筠就要求醫生在接生時,順便給她做絕育手術。
江竹筠說出這個要求,大家非常詫異,再則,當時丈夫彭詠梧也不在,所以大家都紛紛勸她,但她此時已經注意已定。后來彭詠梧來看她,得知她的決定,心中非常敬佩她的革命奉獻之心。
1947年10月,彭詠梧任川東臨委委員兼下川東地工委副書記,并領導下川東的武裝斗爭。11月15日,川東游擊隊奉大巫支隊成立,彭詠梧任政委。1948年1月8日,舉行起義。
雖然這次起義開始時取得了勝利,但之后敵人就集結重兵圍擊彭詠梧游擊隊。由于雙方實力過于懸殊,起義軍遭到了很大的損失。
1948年1月16日,彭詠梧帶著游擊隊掩護大家突圍時,不幸中彈、壯烈犧牲。
彭詠梧犧牲后,殘忍的敵人還是不愿放過他,敵人將他的頭坎下,掛在城樓上示眾。后來還是群眾把他的頭搶了回來。不過,由于當時局勢復雜的原因,彭詠梧身軀和頭,沒有葬在一處。(直到新中國成立后,彭詠梧的頭顱和身軀才合葬在一起。)
江竹筠聽聞彭詠梧犧牲的消息,她悲痛欲絕,但革命尚未成功,所以還需繼續努力。只得化悲痛為力量,繼續前行,去完成丈夫彭詠梧未完成的遺志。
但可惜的是,在1948年6月14日的時候,江竹筠因為被叛徒冉益智和涂孝文出賣而被捕。(涂孝文于1949年10月28日,在重慶大坪刑場被***反動派公開處決。冉益智于1951年2月,經重慶市人民法院審判后,槍決。)
彭詠梧犧牲后,江竹筠為完成丈夫的遺志,所以就去了下川東開展工作。
而此時***重慶市委副書記冉益智在1948年4月16日被捕后,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之下,當天就叛變了,由于他手中掌握了下川東很多組織的秘密,導致很多同志被捕。
1948年6月11日,在冉益智的親自帶領下,將下川東地工委書記涂孝文抓獲。涂孝文被捕后,也很快叛變了。之后他就供出了二十多名***員,其中就有江竹筠。
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萬縣時,突然聽到有人在叫她的名字,她回到一看是冉益智。此時冉益智是重慶市委副書記,但如今卻在萬縣,江竹筠不明白他為什么會來這里。這時,幾個特務突然出現,將她抓獲了。
徐遠舉得知彭詠梧的妻子江竹筠被抓獲,欣喜若狂。之前已經有冉益智、涂孝文在酷刑面前很快叛變,徐遠舉以為江竹筠一個弱女子,能有多大的毅力,只要一陣酷刑就能讓她屈服,她若能供出其他下川東地區的***人,那可就是一件不小的收獲。
徐遠舉想法雖然好,但江竹筠的自制力卻出乎了他的意料。因為不論如何的威逼利誘、嚴刑拷打,都沒能讓江竹筠屈服,也沒有得到***組織任何的秘密。
氣急敗壞的徐遠舉問道:“你們組織還有哪些人?”
江竹筠說:“我沒有參加組織,我只是普通的一位職工。”
徐遠舉說:“江竹筠,你的身份已經暴露了,你不要嘴硬。如果不好好交代,難免遭受皮肉之苦。”
江竹筠聽后說:“我沒有什么好交代的。”
徐遠舉見江竹筠不肯屈服,于是命人對她施以各種酷刑。
期間,敵人對江竹筠用過老虎凳,用過吊索,也用過電刑,也夾過手指,還灌她辣椒水、用帶刺的鞭子打她,甚至還用竹簽刺進她的十根手指。
別的酷刑暫且不說,單以竹簽刺進手指而言,正所謂十指連心,這種撕心裂肺之痛,是非常難以忍受的。但江竹筠做到了,她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她憑借著頑強的意志,面對種種極度殘忍的酷刑,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屈服。這樣的革命精神是永遠值得后人敬仰的。
徐遠舉見江竹筠遭受酷刑還不屈服,于是惱怒成羞的說:“接著給我用刑,我看你能撐到什么時候。”
接著,敵人又一套刑具、一套刑具的用在了江姐身上。期間,她因疼痛昏了過去,敵人就用冷水將她澆醒,然后繼續用刑。
喪心病狂的敵人,用筷子夾江姐的手指,一開始慢慢的用力,當江姐快要昏迷的時候,敵人突然持續加重力氣。再當江姐要昏迷的時候,敵人就再次用力。
江姐一次次的因疼痛昏了過去,但她始終沒有屈服于敵人,也沒有給敵人提供一絲組織的秘密。
當敵人將傷痕累累、遍體鱗傷的江姐拖到獄中的時候,難友們看到她滿身是血、傷痕累累的身軀,看到她十根變形的手指,無不為之動容。
難友們用詩稱贊江姐:
“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蘇菲婭的精靈,不,你就是你,你是中華兒女革命的典型。”
自從江姐被捕后,她就抱以必死之心、沒打算再出去。當然她雖然已經做了犧牲的準備,但她畢竟還是血肉之軀,在她生命的最后時刻,還是有牽掛的人,就是她的孩子彭云。
所以在江姐犧牲之前,她把筷子磨成竹簽代筆,然后撕開破舊的被子取出棉花,再將棉花燒成灰,而后加上水,就成了寫字的墨水了。之后江姐就給譚竹安(彭詠梧的妻弟)寫了一份拖孤遺書。
這份遺書長約12厘米,在遺書的內容中,多次提到了孩子,時不時還有涂改的痕跡,說明江姐當時悲痛的心情,以及對孩子的思念、不舍和牽掛之情。
江姐被捕于1948年6月,到1949年11月時,她在牢獄之中經歷了一年多的困難生活,期間的辛酸自是難以言表。
1949年11月14日,敵人決定處決江姐。這一天,敵人將她押到刑場,在刑場上,她面對生死從容自若,在生死的瞬間,她無悔自己所從事的革命事業,她堅信,革命最終會勝利的。
在最后的生死瞬間,江姐用盡全力喊著“中國***萬歲”的口號,隨著槍聲的響起,江姐壯烈犧牲了,當時她才29歲。
江姐雖然犧牲了,但她的精神卻永遠不會消失,她用自己29年的人生,譜寫了一段悲壯而輝煌的歷史篇章。
她的革命精神、奉獻精神、堅貞不屈的精神,永遠激勵著后人,她將永遠值得后人緬懷。她的事跡也將永遠記在史冊之上。
譚竹安,是彭詠梧妻弟。彭詠梧在和江竹筠結婚之前,有一位妻子,名叫譚正倫,并生下一子彭炳忠。譚正倫是江竹筠的好朋友。更是江竹筠兒子彭云非常敬重的譚媽媽。
彭云1946年4月出生,1947年10月,彭詠梧、江竹筠去開展革命工作需要離開孩子,所以就給譚正倫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是托譚正倫來重慶照顧彭云。可見譚正倫和江竹筠之間的友好關系。
1948年2月,譚正倫冒著危險來到重慶,從江竹筠戰友手中接走彭云。之后敵人想抓住江姐卻又抓不住,所以就去抓彭云,這時多虧譚正倫帶著彭云躲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追捕。后來譚正倫得知彭詠梧和江竹筠都犧牲了,她就全心全意的撫養彭炳忠和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