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教學改為線上教學,傳統(tǒng)藝術考試向高考模式靠近,疫情給高等藝術教育帶來一次全新的革命。3月25日,“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特別網(wǎng)聚活動邀請了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以***視角解讀后疫情時期的藝考和線上藝術教育。澎湃新聞直播錄像
今年疫情帶來了藝考模式的全新變化,上戲包括表演系、導演系、播音主持系等在內8個藝術***將通過考生提交作品并在網(wǎng)上進行初試,而另有編劇、戲劇教育等4個***則將取消藝考直接通過高考分錄取,具體的上戲考試方案和細則將在幾天后正式公布。談及此,黃昌勇表示,這一次藝考的變化,是疫情防控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藝術***考試發(fā)展的一個必然結果。
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截屏圖
表演系等***初試取消校考,編劇等***直接按高考分數(shù)錄取
針對今年疫情的特殊情況,教育部近日對今年藝考做出調整,鼓勵高校采取考生提交作品、網(wǎng)上視頻面試等方式考核,必須要進行的現(xiàn)場校考在高考后組織。
上海戲劇學院作為全國最重要的藝術院校之一,一直是“藝考”關注度的核心地帶。對于上戲今年藝考的新細則,黃昌勇表示再過幾天學校就會正式公布。但總體上,包括編劇、戲劇教育、廣播電視編導、影視攝影與***在內的4個***,今年將直接按高考分數(shù)錄取。
而往年競爭最為激烈的戲劇影視表演、音樂劇表演、戲劇影視導演、播音主持、中國舞芭蕾舞、國標舞、舞蹈編導在內的8個純藝術類***,今年將首次通過提交視頻作品和網(wǎng)上考試的形式進行初試,復試和三試將依舊通過校考舉行。
黃昌勇表示,具體方案要過幾天公布,希望考生可以認真按照學校要求準備作品,而今年的復試和三試可能對考生的要求更嚴格,考試時間也更長。
目前,全國大概有3800所高校,其中有藝術類***的院校有2000所左右。今年預計有115萬考生參與藝考。
黃昌勇認為,當下考生或者家長的選擇藝術***需要有理性,要認清為什么選擇藝術***,是否真的熱愛藝術這個門類,是否真的愿意從事這個行業(yè)。此前,不能否認有部分考生和家長因為擔心考不上綜合類大學,把藝考作為“捷徑”,也有考生懷著“明星夢”來參加藝考,這其中很多都有盲目性。對于參加考試的考生,既需要對自己和藝術有足夠的認知,也需要對學校和***有足夠的了解。
藝術類招生對文化課要求越來越高是個大趨勢
黃昌勇認為,教育部今年針對疫情推出的藝考措施,其實也是中國藝術***考試的一次變革,也是中國藝術教育面臨的轉型。總體來說,目前不同學校推出了不同的方案,但對文化課要求越來越高,是個普遍的大趨勢。
以上戲而言,4個按照高考錄取的***,普遍對文化課有非常高的需求。而另外8個需要***考試的***,同樣要取得和文化課之間的平衡。黃昌勇提到,曾經(jīng)有一位考生在表演系***考試中排名第一,但因為文化課成績實在不理想,最終未能錄取。
而今年,不少藝術高校***取消了校考這個環(huán)節(jié),也進一步提高了對文化課的要求。黃昌勇認為,其實這也是從某種程度在彌補我們國家藝術教育的一些短板和弱項。
以往,對藝術類考生的***素質考察更為側重,但對于與人文素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考察的不夠。而現(xiàn)在,越來越多院校開始關注考生的整體人文素養(yǎng)。比如中國傳媒大學,今年的一試是個綜合考試,就考文史哲。
在這樣的考試前提下,***過硬但文化不夠好的考生是否會“漏網(wǎng)”?黃昌勇認為確實存在這種情況,但不能因為個別情況,影響整個藝術教育對人才綜合素養(yǎng)的要求。“我們希望培養(yǎng)的是藝術家。”
澎湃新聞直播截屏圖
特殊時期藝術教學轉戰(zhàn)“線上”,促進高等藝術教育改革轉型
后疫情期間,除了“藝考”全面變革,上戲的日常教學也有了極大的變化。從3月初開始,上戲所有***的課程都在網(wǎng)上進行教學,實現(xiàn)了***院系“全覆蓋”。這對于以實踐和訓練為主的藝術教學,有很大的難度和挑戰(zhàn),但黃昌勇說,其中也有不少驚喜。
雖然很多老師對網(wǎng)上授課還沒有足夠的技術準備,但通過這一次的嘗試,不少課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上戲嘗試了很多平臺來進行網(wǎng)課教學,甚至于戲曲、舞蹈這些非常需要“在場”的課程,也有了積極的進展。他同時坦言,經(jīng)過幾個星期的課程,也有學生會產(chǎn)生厭煩疲憊心理,比如不愿意在視頻里露臉,這些都是需要在未來解決的。
但不可否認,這次疫情可能會對高等教育做出革命。黃昌勇認為,互聯(lián)網(wǎng)、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通過這次的特殊情況會大規(guī)模進入高等藝術教育,以往很多老師不會使用這些技術參與教學,但在這次之后有了突破。據(jù)悉,疫情結束之后,線上課程的形式將依然會在上戲被繼續(xù)保留。
與此同時,線上教學其實也在某種程度促進了高等藝術教育的轉型。“比如我們一直想嘗試在***教育和通識教育之間尋找更好的平衡。但對于很多藝術類***學生而言,比如表演系,90%的課程都是訓練課,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聲臺形表的訓練和排練演戲時間。本身讀書時間就少,有了課余時間就更想休息或者干其他事情,但這樣確實不利于通識教育的開展,也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而這一次因為疫情的緣故,線上的教育使得訓練課不得不減少,在制定教育計劃的時候,表演系等***加大了對劇本和書目的推薦。而畢業(yè)班的同學們也有了更多時間做案頭工作,以準備畢業(yè)大戲和畢業(yè)作品。
據(jù)悉,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上戲的返校時間將日益臨近,黃昌勇表示,樂觀地估計,畢業(yè)班學生可能將最早返校,以準備他們的畢業(yè)公演作品。而具體方案也要等待各方情況綜合后擬定并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