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共昭/文劉平/圖
說到參,我們自然會想到有名的東北人參,那是一種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調節血壓、恢復心臟功能、治療神經衰弱及身體虛弱等作用,是上好的滋補品。
今天,我要介紹的是一種生長在化龍山自然保護區的另一參種,它是一種蘭科植物,肉質塊莖呈掌狀分裂,形態酷似手掌,故名手參。
化龍山自然保護區的手參,分布在海拔1800——2900米之間,在山坡林下、草地或亂石間、崖隙里,頑強生長。莖直立,莖稈高達60cm左右,葉片線狀披針形、狹長圓形或帶形,每年的6至7月份抽生出穗狀花序,密生粉紅泛白小花,在雜草叢中獨樹一幟分外耀眼,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在我國,手參為家植珍傳參種,在海拔200多米至4000米的區域,均有栽培。種植后二至三年秋季采挖(或拔),去掉莖葉及須根,洗凈放入沸水鍋內煮至無白心,撈出曬干備用,水煎、沖泡或泡酒均可。性味甘、微苦、涼,有補腎益精,理氣止痛之功效,中國學者對手參進行了藥效學研究,認為還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促進細胞增殖作用,是老年人延年益壽的上好中草藥滋補用品。
手參在化龍山自然保護區有自然分布,各地均有成功栽培經驗,兼觀賞、食補和藥用多重價值,若開展林下、坡地栽培種植實驗并推廣,將會發展為惠及民生的綠色產業。
(GZY)
來源:安康日報
聲明:本文已注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