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校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二級學院治理不僅是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主題,也是當前高校治理的熱點之一。基于目前部分高校二級學院存在治理理念滯后、黨政二元結構難以耦合、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矛盾、配套制度不健全、監督保障難以發揮實效等問題,近年來,北京師范大學在借鑒世界一流大學有關二級學院治理經驗的基礎上,通過管理重心下移、賦予二級學院辦學自***、完善“四位一體”的內部權力結構、落實監督保障措施等方式,初步形成了系統完備、科學規范、多元共治、運行有效的二級學院治理體系。
系統完備、科學規范、多元共治、運行有效的二級學院治理體系如何形成?
●管理重心下移
●賦予二級學院辦學自***
●完善“四位一體”的內部權力結構
●落實監督保障措施
樹立“自主辦院”的治理新理念
將二級學院作為高校治理的重要主體。學校明確了和二級學院在行政管理、科研、教學等方面的權力及職能邊界,在工作方式上減少對二級學院的管控,發揮宏觀指導、服務咨詢、監督保障等作用,而且注重引導二級學院確立“自主辦院”的基本理念。在二級學院對高校、***部門、社會中介組織等的角色定位、職能邊界有清晰認識的基礎上,要求二級學院不斷調整與完善行政權力、學術權力和民***力之間的關系,既注重治理結構的扁平化,各治理主體的分權、共治與制衡,又關注各治理主體責權利的統一、溝通協調等治理能力的提升。把學院自律、增強自主辦學能力與師生員工等的評價、監督密切結合起來,避免“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等傳統問題的產生。
規范二級學院治理結構。學校在系統分析各個二級學院辦院歷史、學科建設、發展定位等基礎上,重新構建了包括價值追求、主體構成、機構設置、治理方式等要素在內完整的學校及二級學院治理結構,并以此為依據,不斷提升各二級學院治理主體的規劃、協商、處理問題等方面的能力。針對師生員工反映強烈、治理難度大、易出現管理漏洞的領域,明確要求二級學院強化制度規范,并從機構設置上明晰職能分工、人員配置等,確保二級學院治理的順利進行。
把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及制度建設放在首位。基于二級學院治理是一個建立及完善制度規范、逐步形成新的組織機構及運行機制的過程,二級學院將人才培養、學術研究視為學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以此為中心,不斷加大力度健全相關的組織結構、完善制度規范。如,進一步明確學院學術委員會的職責、權利和義務,完善其中的各項規范程序,明晰對成員進行必要的制度約束等,保障二級學院中心工作更好地完成。
健全“職責清晰”的制度保障體系
進一步明確章程的法律地位、完善其內容。學校邀請有關專家、校院領導、二級學院師生代表等,在深入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全面完善章程內容,對其中二級學院治理目標、組織構架、核心工作、人員設置等進行充分論證,既明確學校與二級學院的關系、學校應提供的支持與幫助,又厘清二級學院的角色及職能定位、內部各個群體的權責與義務,等等。
進一步完善二級學院的制度體系。基于個別二級學院章程、相關委員會、有關制度實施細則缺失等問題,學校提出要有效支持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工作,就迫切需要細化二級學院章程,并進一步強化學術權力、健全各個委員會、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逐步形成以學院章程為基本準則,機構權責明晰、制度規范合理、可操作性強、師生員工廣泛認同的完整的二級學院治理制度體系。
健全激勵制度,強化學院間合作、學科交叉融合。學校引導并支持學院之間,以及一級學科內、不同學科間的資源整合、平臺建設和優勢共享,重視在學科建設、重大項目研究中的學科交叉與融合,以及各種資源的統籌使用、協調發展。如,通過增加學校激勵制度,引領相關學科集中、研究領域集群、研究課題集成等形成協同創新的科研機制;通過設立二級學科合作的“研究院”“攻關團隊”等一體化的學術機構,構建學院間學術研究的新高地;通過“系統平臺—共同體合作”等模式形成促進教師***發展、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等等。
構建“四位一體”的內部權力結構
“四位一體”指由黨支部所代表的政治權力、院長及行政班子所代表的行政權力、教授等所代表的學術權力、教職工和學生所代表的民***力所組成的二級學院權力結構體系。優化二級學院權力結構,既要充分發揮各個權力主體的作用,又要實現相互之間的協調與制衡。
堅持黨支部在二級學院治理中的政治核心地位。黨支部強調集體領導,在具體事務管理中,既支持院長等行政班子成員在其職責范圍內獨立開展工作,又通過黨政聯席會、支部會等途徑實現對院長行政權力的監督。
保證院長及行政領導班子在二級學院治理中的行政主體地位。基于部分高校二級學院中存在的黨政二元結構難以耦合、院長與書記存在矛盾等問題,學校在堅持黨支部集體領導的前提下,注重完善行政管理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規范,既保障黨支部成員、師生員工的知情權,又使院長等行政領導班子成員能夠自主決策、創新性地開展相關工作。
發揮教授治學的主導作用。基于以教授為代表的學術委員會在學院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學校要求二級學院的章程及相關制度中應明確教授治學的重要性,明晰黨支部、行政在治學方面的權責、工作職能及邊界,保證教授治學在學科建設、博士碩士點評估、學位授予、職稱評審、學術交流等方面的決策權、決定權。既維護學術權力,又為具體的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及相關工作提供支持與服務,保障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等在學院治理中作用的發揮。
保障師生員工的參與權、監督權。學校要求二級學院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如定期召開黨政聯席會、完善“三重一大”決策程序等,同時及時更新學院網站信息,公布涉及學院發展的重大事務及關系師生生活等重要事項,并從制度上明確師生員工對黨支部的政治權力、院長等的行政權力、教授等的學術權力的履行狀況進行監督與反饋。
暢通“多元主體”的監督反饋渠道
拓寬監督渠道,加大信息公開。以章程為依據,學校各二級學院不斷完善各項檢查、評價與督導制度,補充完善教職工、學生等參與相關事務的主要內容、議事程序、途徑***等細則,明晰師生權力的職責與邊界,同時,加大辦院信息公開力度,使高校、***部門、社會組織、師生員工、學生家長等全面了解辦院信息,更好地參與二級學院治理。
注重提升各個治理主體的監督、反饋能力。通過多種形式、設立多種活動不斷提升師生員工參與二級學院事務的意愿及能力、激發他們參與的積極性,關注師生員工對二級學院發展定位、課程設置、培養方式、科研創新、社會實踐等方面提出的意見及建議,注意疏通師生員工與學院領導、行政管理人員之間的關系,保證師生的評價與監督能夠發揮作用、達到最佳效果。
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北師大不僅注重管理重心下移,平衡二級學院內外利益相關者的權力義務、職能邊界,而且關注協調好二級學院內部政治權力、行政權力、學術權力、民***力之間的關系,逐步構建扁平、分權、制衡型的治理體系,為真正形成“宏觀有序、微觀搞活”校院兩級治理的良好局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楚江亭系北京師范大學學校特色發展與實驗研究中心主任,李彥青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研究生;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體系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9JZD046)
《中國教育報》2021年08月23日第3版
作者:楚江亭李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