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俄羅斯”12月10日文章,原題:注意,中國摘下手套,不再客氣。
北京受夠了臺北的態度和一些西方國家竭力宣稱的對臺支持。中方目前不太可能采取軍事行動,但將利用經濟和外交力量懲罰那些臺灣的支持者。
圍繞臺灣的緊張局勢再次加劇。就在拜登舉行所謂的“民主峰會”之際,北京不斷表達反對,不僅在言語上,還有行動。首先傳來的消息是,尼加拉瓜結束與臺灣的關系,與北京建立外交關系。此外,未經證實的報道稱,中國直接將立陶宛從自己的供應鏈中排除。顯然,如今在***上,北京方面已“摘下手套”,并以嚴肅的行動支持自己的言論。除了對立陶宛采取行動,中國還在做其他事情,比如將“分裂分子”列入黑名單,懲罰支持“***”的公司等。北京越來越準備以更高明和創造性的方式利用“國力”和能力,迫使各國尊重中方立場,維護自己的紅線并進行相關反擊,同時加強了外交。
中國正逐漸建立一套更加巧妙和域外的“制裁體系”。盡管沒有美國的那么廣泛、深遠或野蠻,但北京方面確實已開始利用華盛頓采用的一些概念。
在尋求***問題的過程中,北京的策略從來都不是“戰或不戰”的二元選擇那么簡單。美國如今的政策試圖越來越多地掏空和破壞一個中國政策,并鼓勵其他國家效仿,反過來卻指責北京的反擊是改變規則。中國的做法正是出現在這一背景下。一言以蔽之,中國已經受夠了(美國的手段)。
臺灣當局試圖利用反對北京的聲音,在美國支持下擴大政治空間。這種“挑釁性外交”游戲試圖讓北京顯得孤立、沮喪而又無可奈何——因為(西方)增加了對臺支持,(中國)除了***和咆哮或冒著災難性戰爭的風險,似乎什么都做不了。但中方在統一方面正加大押注,開始采取更嚴厲的行動。在此過程中,北京逐漸開發出一個新工具箱,注重精確打擊,而非使用蠻力。立陶宛和尼加拉瓜事件提醒我們,一個中國政策絕非一句空話。若其他國家觸碰這條紅線,中國完全有可能反擊,并利用一切手段讓對方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立場。
作者湯姆·福迪,汪北哲譯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