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理論都有限定的適用范圍,但是精神分析論作為一個大理論,它試圖去解決所有事情,是眾多理論的基石,它對我們理解世界有重要作用。
弗洛伊德對于人類理性提出了如下的主張:
他認為人腦中有三種截然不同的的人格結構,它們之間存在著強烈的內部沖突,我們的行為模式等是一系列沖突的產物,這三種人格結構分別是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與生俱來的,是盲目的,遵循快樂原則,就像剛出生嬰兒,即追求純粹的快樂;而自我遵循現實原則,它試圖去找到滿足本我的***,或者去放棄本我;超我是社會家庭規范的內化,一種道德良知,也是盲目的,它只會鞭策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同時弗洛伊德也提出了性心理發展理論,他認為人格發展分為五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與特定的動欲區有關,如果你在某一階段沒得到滿足,你就會停留再這個階段。
1.口腔期:此時的快樂來自口腔,他認為如果孩子過早地斷奶,就會停留在口腔期,變得很依賴別人
2.***期:排泄機能成為嬰兒性***的主要目標,主要是在2~3歲這個階段,嬰兒如果沒正確掌握如廁的***,不愿意排便,就會停留在***期,變成強迫癥或者排斥整潔,變得很邋遢。
3.性器官期:此時性器官成了快樂來源,孩子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在3~6歲,他們會尋求某種滿足。
4.潛伏期:孩子不再對性感興趣,這一狀態將延續到成年。
5.生殖器:在這一時期,個人的興趣逐漸地從自己的身體***的滿足轉變為異性關系的建立與滿足,所以這一階段又被稱為兩性期。
弗洛伊德還有許多其他理論來支持他的體系,如液壓理論:人們受壓抑的欲望會通過夢境、特定的臨床癥狀表現出來;防御機制:人們有時會通過***不適當的原始欲望來保護自己,有些欲望我們并不想承認。
這些***行為包括:
升華:你有很多欲望,但你通過別的***釋放;
移置:將自己的欲望投放到他人身上;投射機制:人們將自己不能忍受的某種沖動,投射到別人身上去。
例如他認為同性戀的成因就是迷戀男人的男人將自己的***投射到了別人的身上。
合理化:做壞事的時候。將行為合理化
退行:回歸到發展的某個早期階段,當受到壓力和受傷時,回歸到小時候的狀態。
當防御機制不起作用時,就會出現歇斯底里;當試圖將欲望抑制在無意識之中的防御機制時會產生的癥狀:失明。
精神分析的關鍵假設就是你所遇到的問題,實際上反映出了更深層次的沖突,這些沖突被你壓抑起來,一旦解決了更深層次的沖突,你的問題就會得到解決。
關注我,了解更多心理學知識,幫助你更好地認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