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中國機長”劉傳健,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根據(jù)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成功備降的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中國機長》,自9月30日上映以來,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追捧。觀影過程中,不少朋友心中都會冒出這樣一個疑問:真實的“中國機長”劉傳健,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真實的“中國機長”劉傳健,其實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他和我們每一個人都一樣,做著平凡的工作,過著平凡的生活。正如后來劉傳健自己所言:“如果沒有5·14,很多的人都不認識我。”
但真實的“中國機長”劉傳健,著實又是一位不平凡的英雄。2018年5月14日那一場超出人們想象力的“史詩”級備降,劉傳健硬剛死神拼盡全力挽救了128條鮮活的性命,由此成為了一名不容置疑的英雄。
做事很執(zhí)著英雄總是出自平凡。“英雄機長”劉傳健,1972年出生于重慶市九龍坡區(qū)陶家鎮(zhèn)。他還有兩個姐姐,從小到大學習成績優(yōu)異劉傳健做事很執(zhí)著。姐姐劉傳萍說:“他干一件事就一定要干好。第一次考飛行員沒考上,他沒有放棄,決心再考,第二年就如愿考上了。”
1991年,19歲的劉傳健進入空軍第二飛行學院學習。眾所周知,空軍飛行學員的招收條件十分嚴格,學員們無不是千里挑一。而且,從學員到真正的飛行員,還將面臨末位淘汰機制。超過70%的淘汰率,讓不少學員最終只能望空興嘆。
正是在這種嚴苛的訓練環(huán)境下,劉傳健養(yǎng)成了一刻都不放松的習慣。他不僅順利地實現(xiàn)了翱翔藍天的夢想,而且還在畢業(yè)后因為各方面都非常優(yōu)秀,成為了二飛院的空軍飛行教官。目前服役中的不少空軍飛行員,都是劉傳健的學生。
再堅持一下的意志力劉傳健在部隊飛的是轟五戰(zhàn)機,轟五屬空軍老轟炸機型,沒有升溫空調(diào),更沒有自動駕駛,低溫訓練是家常便飯。
為了更好地適應訓練環(huán)境,劉傳健經(jīng)常頂著北方早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嚴寒,身著短褲背心,每天跑上一萬米。在這種挑戰(zhàn)生理極限的訓練中,劉傳健總在心里不斷地告訴自己: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
劉傳健表示:“后來無論做什么困難的事情,我都會這樣自我暗示,意志力就是在這‘再堅持一下’之中鍛煉出來的。”
在每一次的模擬訓練中,劉傳健對自己要求非常嚴酷,不允許自己出一點偏差。每次訓練后,都會反復復盤,詳細地總結(jié)訓練心得。正是這一絲不茍地嚴格要求,劉傳健的每一次訓練都會拿到第一名。
劉傳健在空軍的這段經(jīng)歷,鍛煉了他過人的身體素質(zhì)及操作能力。
把每一次都當作第一次2006年,劉傳健從軍隊轉(zhuǎn)業(yè)到四川航空,身份轉(zhuǎn)變?yōu)橐幻窈斤w行員。盡管做了四年的空軍飛行學員,又當了11年的空軍飛行教員,進入民航后,劉傳健還是一如既往地對自己百分之百的嚴格要求。
在劉傳健看來,民航是一個全新的領(lǐng)域,需要一切從零開始,需要在很多方面進一步完善。“以前飛的是戰(zhàn)斗機,追求的是靈活機動;現(xiàn)在要飛民航客機,必須將安全擺在首位。兩者的理念完全不同。”
轉(zhuǎn)業(yè)到川航后,劉傳健依然以一名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以確保每一次航行都萬無一失。他的床頭一直擺著一本厚厚的《飛行機組操作手冊》,每天睡前總要翻看翻看。有時,還會做上幾個操縱動作,演練演練。
妻子鄒函有時打趣他:你都是教員了,還需要看這個啊。劉傳健說:“當然需要啊!飛行員必須要不斷學習。”劉傳建就是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不斷學習,他從不給自己懈怠的理由。
就算當了機長,就算開飛機開了近30年,劉傳健依然把每一次飛行都當作第一次。每次降落之后,他都會習慣性地自我檢查,查漏補缺。
嚴謹、慎獨和擔當在2018年5月14日的前一天,劉傳健和另一位機長蔣健討論到高原飛行逃生繩的長度。因為平時幾乎沒有用到過,兩人一時都不太確定。第二天,也就是2018年5月14日當天一早,劉傳健一上飛機,就翻開手冊查了查。隨后,便給蔣健發(fā)去了一條短信:“逃生繩長度:5.5米。”
對于這些不怎么起眼的基礎知識,劉傳健是這樣認為的:“貝殼,單個看過去似乎不怎么樣,但是把它們串到一塊兒,就會很美。對于飛行員來說也是這樣,不起眼的基本功和基礎知識,一點點積累起來就等于過硬的飛行技術(shù)。”
在劉傳健看來,作為一名合格的機長,除了要有過硬的飛行技術(shù)之外,還必須具備三項特質(zhì)。那便是:嚴謹、慎獨、擔當。
“首先是嚴謹,機長的字典里不能有‘隨意’兩個字,要比規(guī)章和制度更嚴格要求自己;其次是慎獨,機長是一架航班上的絕對權(quán)力,這就要求機長在沒有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更要按照規(guī)章去做,不能疏忽;最后是擔當,要把保障旅客的安全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
而對于“擔當”,劉傳健體會最深。“以前在部隊的時候,戰(zhàn)斗機的轟鳴聲一起,整座家屬院突然寂靜了,所有人都提心吊膽。這樣的情景我永遠都忘不掉,它隨時提醒我每條生命背后都承載著巨大的意義,保障旅客的安全是我的職責所在。”
編不出來的舉動記得在電影《中國機長》中,當飛機成功備降在機場跑道上時,杜江飾演的第二機長對張涵予飾演的機長說:“劉哥,快停!跑道到頭了。”而劉機長卻回答道:“再往前開一點,不能耽誤早高峰。”
有人認為,這是編劇編出來的,以表現(xiàn)機長的“偉光正”。其實,這是實實在在發(fā)生在川航3U8633上的事實,是機長劉傳健在生死備降過程中的真實想法。
在接受采訪時,第二機長梁鵬曾提到:“開始的時候,我們只是想,不撞山就行;安全出了山之后,我們心里想著,返航成都時不撞到建筑就行;在接近機場時,我們想著,只要落到跑道上就行。”
而真正落到跑道上之后,梁鵬以為這就結(jié)束了。但劉傳健還是比他多想了一步:”既然我們已經(jīng)安全了,那就不能占著跑道,很多飛機已經(jīng)因為我們而延誤了。”
聽上去確實難以置信。“不能占著跑道,再往前開一點,不能耽誤早高峰。”這也只有真正身系大家、擁有豐富駕駛經(jīng)驗的機長,才會在下意識里完成的舉動。這樣的話語和舉動,可能任何一位編劇一輩子也不一定能夠編得出來。
在34分鐘的危險飛行過程中,機長劉傳健沒有任何豪言壯語。而這句“不能耽誤早高峰!”被網(wǎng)友們夸贊為是他說過的最牛的一句話。
偉大出自平凡。正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一點一滴的積累,在艱難險阻面前再堅持一下的執(zhí)著,才鑄就了關(guān)鍵時刻的力拔千鈞、力挽狂瀾。
“‘機長’兩個簡單的字,所肩負的責任重如泰山,唯有經(jīng)過千錘百煉才能鑄成。作為一名機長,必須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對付萬分之一的隱患。”這就是英雄劉傳建對“機長”兩個字的獨特理解。
——感謝“中國機長”拼死相搏把機上128名人員安全帶回了地面!感謝英雄劉傳建為我們又一次生動地詮釋了什么是平凡中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