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洋山港碼頭。圖/圖蟲創意
上海近期疫情形勢嚴峻。作為全球第一大集裝箱港口(上海港)所在地,上海的集裝箱貨物運轉也因此受到直接影響。
據上海道路運輸管理局發布的通知,3月29日起,涉及上海港進港運輸的集裝箱車輛,需持有上港集團發放的電子防疫通行證,而獲得通行證的條件是,集裝箱卡車司機(以下簡稱集卡司機)同時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24小時內抗原檢測陰性證明。
多名貨運物流公司從業人員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在上海封控期內,集裝箱卡車貨運基本處于“半癱瘓狀態”,車輛很難進入上海,即使進去了,也很難出來。
林昊(化名)是一名大型國際航運公司的工作人員,他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他所在的公司大部分業務都已停滯,“很多集裝箱堆場(用于交接和保管集裝箱的場所)人員、集卡司機都被封控在居住地,導致缺乏運輸空箱的車輛,堆場只能完成提箱、還箱等基礎業務”。
集卡跨省貨運受阻
據了解,率先封控的浦東、浦南及毗鄰區域是上海倉庫、物流企業較為集中的區域。浦東是上海國際航運和貿易中心核心區,上海港集裝箱碼頭——外高橋港區(上海港以接納第三、第四代國際集裝箱為主體的內、外貿相結合的深水港區)、洋山港區等重要物流樞紐都位于浦東。
上海港作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2021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700萬標準箱,已連續12年位居全球第一。據上港集團通知,除受極端惡劣天氣影響外,全港各生產單位保持24小時作業。
上港集團4月2日公告稱,根據內部數據監測,目前上海港作業平穩有序,上海港的靠泊效率大幅優于2021年的整體水平。自3月28日以來,上海港集裝箱船平均等泊時間小于24小時,平均等泊船舶小于10艘次。上港集團強調,碼頭生產運營正常,集裝箱船未見擁堵。
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雖然此次封控不關閉港口,但貨運效率仍受到較大影響。多名航運從業人員向中國新聞周刊反映,疫情原因使港口工人、集卡司機出入不如以往順暢,導致貨運時效延遲。同時,上海港的絕大部分貨源來自長江三角洲地區,并非上海本地工廠,上海本地很少有貨運司機,因此集卡的跨省貨運受到了直接影響。
上港集團旗下江蘇片區公司負責人張揚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集團目前實施人員閉環管理,港口船舶停靠、駁接作業仍正常進行。不過,由于受疫情影響,集卡運輸會受到一定拖累。
林昊所在的公司就位于浦東。4月1日下午他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目前還沒接到解封通知,公司大部分檢驗集裝箱的人員、集卡司機還被封控在居住地,很多工作仍處于停滯狀態。
“堆場的很多工作需要現場操作,比如開堆高車(各種輪式搬運車輛)、集卡拖車等。”林昊說,現在堆場缺少拖車人員,導致很多進口的空集裝箱陷在碼頭里,不能及時拖到堆場,或者即使拖到堆場,也無法進行驗修。
“公司現在堆場的集裝箱庫存量和人力還能勉強支撐出口需求,但要繼續封控下去的話,可能會缺箱。另外,驗修時需要提前從其他地方(國內)采購材料,現在有些堆場已經缺少焊接的材料了,即使有人力也驗修不了。”他說。
隨著上海疫情持續嚴峻,交通管控也進一步收緊。上港集團發放的防疫通行證,目前需要同時持有48小時內電子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24小時內抗原檢測陰性證明才行(如能提供24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則無需提供抗原檢測證明)。
上海浦東一名貨運公司工作人員表示,事實上,并不是集卡司機有核酸陰性證明就可以了,有很多小區現在被封控,居民無法出行,這其中也包括集卡司機。另一名居住在浦西的海運貨代企業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3月28日之后他就一直居家隔離,無法接貨。
不過,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龔建偉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上海市內的集卡運輸受影響不大。現在更多的問題是出了上海之后,尤其是長三角地區的很多地方對上海來的車輛采取直接勸返。
據了解,從3月28日開始,江蘇、浙江、安徽3省的多個地區的高速出口對上海車輛管控措施再升級,銅陵、諸暨、鎮江、丹陽等地直接勸返,仙居則對來自上海的集卡司機實施下高速后直接隔離。
林昊所在的公司有集裝箱在太倉,據他了解,3月28-29日集卡司機還能往返上海,到上海后,先交付箱子,然后做1次核酸檢測,只要檢測結果是陰性,就可以返回太倉。但現在太倉的集卡司機已不能前往上海。
航運界網主編、航運行業分析師王海表示,疫情封控措施不可避免地會對集卡運輸、集裝箱周轉等產生一定影響,部分集裝箱船公司也采取措施,減少船舶掛靠上海港,暫停市區內倉庫運行等。
效率降低,可能會導致港口有所擁堵,集裝箱吞吐量下降。他說,“上港集團目前正在全力保障24小時作業,集卡司機通過核酸檢測等方式仍繼續保持工作。”
張揚預計,目前距離集裝箱作業的解封還要一段時間,“至少需要3-4周”。
陸改水、鐵減緩公路貨運壓力
“此次封控對上海港口和物流方面的影響主要集中在陸上集疏運方面,尤其是集卡運輸,在上海市和上港集團為集卡司機開通綠色通道之后,我認為這種影響是有限和可控的。”龔建偉說。
他介紹說,整個港口的集疏運體系一般分為陸側和水側,陸側主要包括公路和鐵路,目前上海港船舶“跳港”(即不停靠上海,在周邊港口上下)的情況并不多見,封控對公路運輸的影響是最大的。
據悉,1名運貨人員在上海港提箱排隊需要幾個小時;排隊結束后去工廠裝箱,安裝1個集裝箱又需要幾個小時。這一套流程下來,至少需要大半天的時間。
即便裝箱成功,在公路運輸的過程中,還會遇到很多關卡,每個關卡都會有相關人員進行抗原篩檢,而1次抗原檢測最快也要十幾分鐘。每個司機都需要十幾分鐘,就會導致集卡車輛的堵塞。
另外,工人進入工廠裝卸貨物,貨源和集卡司機都需要進行抗原檢測,這些都可能導致公路運貨效率大幅下降。
“隨著各地防疫政策收緊,集卡運輸耗費的時間成本越來越高。”張揚表示,例如,傳統集卡運輸車輛從上海“背”空集裝箱,到南京、鎮江等地裝箱再運輸,這中間必定要過無錫、蘇州、常州等地,由于各地疫情狀況不一,貨運車輛可能因此而受阻。
為緩解因疫情影響造成的上海港公路運輸資源緊缺壓力,上港集團推出集裝箱“陸改水”服務,覆蓋上海港洋山片區、外高橋片區各碼頭至長江及長三角區域相關港口。
除了陸運,到上海港的集卡運貨方式還有鐵路運輸和水(船)運,后者包括長江航道、蘇南和蘇北一些河道運輸。張揚說,因為目前公路卡車運輸相對比較困難,上港集團推出的“陸改水”、“陸改鐵”運貨模式,可以減緩貨物運輸的壓力。
水運的優勢在于,屬于閉環體系作業,運貨人將集裝箱運送至碼頭時無需下船,而且1條船1次可以運輸兩三百個集裝箱。
龔建偉表示,“陸改水”、“陸改鐵”是在盡量彌補第三方集卡運輸的不足。此外,上港集團同時推進海鐵聯運,通過鐵路運輸方式到達上海港的集裝箱堆場(主要是蘆潮港),然后由上港集團內部的集卡來運輸貨物,不需要外部司機介入。
解封后,影響短期內仍會持續
“盡管實行了封控,但為了保障供應鏈穩定,上海港保持24小時作業,目前整體上船運正常,上海港近期集裝箱日均吞吐量保持在14萬標準箱。”航運行業分析師王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在林昊看來,這次封控對整個航運行業的影響是肯定的,但具體影響到什么程度,現在還不好判斷。他說,從上海港出口的貨物應該有五分之一是從國內其他地方運進來的,上海封控后這些貨物就很難從上海港出口,需要從其他港口出口。
“通知封控的時候比較匆忙,通知完,第二天就實施封控了,沒有給集裝箱堆場這邊預留時間準備,比如運送一些生活物資、準備床鋪、洗浴的地方等。”林昊說,他所在的航運公司大部分工作人員都被封控在上海各地的居住地,一些留守在單位和堆場的同事,生活物資和洗漱都成問題,有的人連休息的床鋪也沒有。
林昊說,現在還面臨的一個問題是,沒有能替班的工作人員。之前堆場的工作一般是24小時不停歇,現在一天只能工作一半時間。
張揚表示,目前上港集團是完全閉環管理,實行專班制,有的工作人員在碼頭已經連續工作了一二十天,住在碼頭的公司宿舍。其實從2020年疫情開始就已經是這種生活狀態了,很多碼頭工人都是2-3個月才回一次家,下船后需要做核酸檢測,居家隔離,休息一小段時間,1個月之后再上船。“現在上海封控期間,船員的替換率很低。”他說。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馬士基、中遠海、赫伯羅特、長榮和美森等多家船公司相繼發布業務調整通知。馬士基表示,由于上海浦東和浦西地區在4月5日前全面封控,進出上海的卡車運輸服務將受到30%的影響。該公司認為,封控管理“將會導致運輸時間拉長,繞道和使用高速公路的費用等運輸成本有可能會上升”。
“不止馬士基,很多其他的船公司都會受到影響。”張揚說,上海相當于一個大的基站,里面積攢了很多貨物需要進出,只靠水運或者陸運,都不可能100%完成。現在由于受到疫情影響,公路運輸出現堵塞和停滯,這勢必會影響很多貨物的進出。
據財新報道,一位貨運行業人士指出,近期外地發到上海的貨物運價上漲明顯,漲幅接近50%,甚至也出現了上漲100%的情況。“貨運費用相對之前肯定是有上漲的,漲價屬于正常現象。”前述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
實際上,疫情以來,集卡貨運的費用一直都在高位,這可從海運龍頭企業中遠海控(601919.SH)去年的財報中窺得一二。3月30日,中遠海控發布的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去年公司總體經營業績、集裝箱航運業務收入和貨運量均創歷史新高。公司實現息稅前利潤1315億元,其中集裝箱航運業務息稅前利潤達到1277億元。
“從巨額利潤也能看出,這個市場過去一段時間有多瘋狂。”龔建偉說,原因有很多,主要還是整個物流供應鏈不順暢。其實整個集卡運輸費用的高點已經在慢慢往下走了,但相較歷史價格而言,仍在高位。他認為,這輪封控可能會小幅抬高運價,但不會出現大幅上漲。
此前通告顯示,4月5日3時,浦西會解封。不過有分析認為,不太可能一下子全部打開,應該是根據各個區域不同的病例數目,分級分區域逐步解封。在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之后,還需要一個緩慢的解封過程,個別區域或許還會出現零星反彈。
“上海的很多集卡是往來長三角的,目前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由于上海疫情影響也相應提升了防控力度,對集卡在高速公路等處的通行政策尚不統一,缺乏統籌。”王海建議,長三角地區在應對疫情中的貨運通暢方面可以多溝通協調,爭取探索核酸檢測報告和通行證明互認,政策統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