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爾、熱河、綏遠、西康這四個地名代表著民國的四個省,在當時扮演著重要角色。既然是民國頂流,為什么現在不見了呢?
上圖_察哈爾都統衙門
察哈爾省
察哈爾,在蒙語中意為“屏障”。元末,順帝放棄大都,避居喀喇和林。傳至達延汗,將內蒙分封諸子。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林丹汗敗于后金,客死青海,其子孔果爾額哲被俘投降。康熙十四年(1675年),額哲之侄布爾尼反清身死,余部收編為察哈爾八旗,活動在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帶,察哈爾初具雛形。
《辭海》中注釋“察哈爾”稱:“舊省名。在中國北部。1914年設察哈爾特別區,1928年改設省?!壁w戴文任第一任省主席,省會設在宣化。據1946年出版的《中國分省精圖》顯示,察哈爾總面積27.89萬km2,人口203余萬。察哈爾省下轄16縣、2設治局,省會設在萬全縣(今河北省張家口)。
上圖_察哈爾省
察哈爾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主戰場之一。1949年建國之初,察哈爾轄張家口、大同、宣化3市及雁北、察南、察北3專區,共32縣。
建國伊始,全國共轄29?。ê_灣)、13個直轄市、8個行署區以及內蒙、***和昌都等地區,省級行政區多達53個,而且在省級單位以上,中央還設置了華北、東北、西北、華東、中南和西南等6個大區,這種戰時的行政體系不利于戰后的集中領導和經濟發展。1952年11月15日,中央決定撤銷察哈爾省,轄域分別并入河北、山西兩省,源自14世紀中葉的察哈爾完美落幕。
上圖_熱河行宮圖避暑山莊
熱河省
熱河省集中在遼河流域,是關外東北四省之一?!盁岷印敝加诔械卤苁钌角f的溫泉。在冬季,溫泉水流入當地武烈河,蒸氣騰騰,故名“熱河”。20世紀初,外蒙勾結沙俄不斷騷擾熱河地區。1913年2月,熱河都統熊希齡從鞏固邊防、打擊外蒙的角度,向民國***提議:“居近日而言治理熱河之政策,非先從改建行省入手不可。”1914年2月,民國***設立了熱河特別區域。
20世紀20年代,日本染指外蒙,謀求所謂“滿蒙區域特殊利益”,熱河面臨著外蒙和偽滿的雙重壓力。1928年,民國***正式建立熱河省,“以保證該地區為內外人等安居繁昌之地”。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熱河始終是各方勢力爭奪的焦點。建國后,熱河下轄承德、赤峰2市,凌源、平原等16縣以及喀喇沁右旗、敖漢旗等4旗。
上圖_熱河省,簡稱熱,省會承德市
事實上,熱河的撤銷事出有因。首先,新中國建立后,原有建省初衷時過境遷。其次,由于國共雙方在熱河反復爭奪,造成農業和經濟基礎設施巨大破壞,當地財政入不敷出,“去年收公糧三億三千八百萬斤,支出四億八千萬金……熱河財政上的幾個問題:一、收入少,支出大赤字大;二、除公糧、稅收外大公家無家務?!?/p>
此外,熱河建省以來,行政轄域多有變動,一直沒有固定。建國后中央主張“恢復內蒙古歷史上的本來面貌”,出于實現民族區域自治的需要,撤銷熱河勢在必行。1955年7月30日,熱河省從中國版圖上消失了。
上圖_綏遠省行政地形圖(民國時期)
綏遠省
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清朝為加強漠南蒙古(今內蒙古)的控制,設立子綏遠將軍,在歸化城東北新筑駐所綏遠城,屬歸綏道,歸山西省,“綏遠”因此得名。北洋***成立后,袁世凱延續了清朝分治蒙古策略,在1913年11月成立了綏遠特別區,劃入歸綏道12縣和烏昭2盟,由綏遠都督統轄。
1928年6月,***戰地政務委員會主席蔣作賓提出綏遠、熱河、察哈爾等地區建省的提議。9月17日,國民***公布了改省命令。據1929年統計,綏遠總面積30.4km2,人口212.4萬,省會位于歸綏縣(今內蒙古呼和浩特)。
上圖_閻錫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
伴隨三省的成立,“內蒙古之名詞已不當存在”,而閻錫山在綏西的大肆屯墾,無形中侵害了蒙古族的利益,當地出現了“今日之內蒙古就歷史言之實為漢族之地”的怨言。與怨言相對應的是嚴峻的現實,“蒙古自建省設縣移民開墾以來,盟旗權利,蒙民生計,均為剝削殆盡,蒙人深苦無法生存?!泵晒抛宀坏馐茉忻似焱豕膲赫?,還要受到省***稅賦的盤剝,生活質量始終盤桓在最低水平。
1945年10月23日,國家提出實行蒙古族“區域自治”。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成立,標志著我國民族區域自治邁出了第一步。1954年1月,綏遠省第一屆三次代表大會作出綏遠和內蒙古合并的決定。3月6日,成立僅26年的綏遠省壽終正寢。
上圖_西康省
西康省
西康地區,原名“喀木”,清末時縮讀為“康”。該地區位于四川、云南、***和青海等四省交界處,是內地進入藏區的必經之路,同時,英國殖民勢力、當地土司和寺院***相互交織,使西康地區形勢更加復雜。
1903年7月,清朝意識到“固川保藏”的重要性,計劃實施改土歸流。1906年6月,清朝同意四川總督錫良的奏請,任命趙爾豐為川邊防務大臣,管轄今甘孜至昌都地區,設置了33個縣。西康的成立既抑制了喇嘛的特權,又起到了固川的目的,改土歸流初見其效。
民國初立,英國人借調停之名,插手康藏糾紛,使川軍僅控制西康33個縣中的17個。1925年2月,國民***設立西康特別行政區,劉成勛任西康屯墾使。1932年10月,劉文輝在與劉湘的混戰中落敗,退守西康。
上圖_劉文輝(1895年1月10日—1976年6月24日),字自乾,法號玉猷
劉文輝不甘心失敗,謀劃西康建省作為立身之本,而蔣介石打算用西康牽制劉湘的發展,雙方一拍即合。1935年1月1日,西康省成立,劉文輝任省主席。全省轄境46縣2設治局,人口214萬。新中國成立,外部壓力大為改善,內部環境積極向好。1955年9月,西康省撤銷,金沙江以東地區劃歸四川,金沙江以西地區劃歸***。
事實上,四省的存廢取決于國家實力的強弱。民國時期,外有列強虎視眈眈,內有軍閥連年征戰,察哈爾、熱河、綏遠和西康的成立,是不得已的應急策略。新中國的成立,國家的整體實力邁上了新臺階,原有矛盾和威脅不復存在,四省的撤銷順應了新時代的發展和要求。
作者:計白當黑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劉曉云《透過檔案解讀地圖上消失的省份——察哈爾》
【2】管理《1914-1955熱河省級行政區劃的興衰》
【3】趙大川《介紹四個不復存在的老省區——察哈爾省、綏遠省、西康省和平原省》
【4】劉國武《西康建省論》
【5】黃天華《論民國時期西康建省》
【6】慶格勒圖《綏遠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合并及其歷史內幕》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