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作為WWF的知名標志,在全球廣泛使用,并為世人所熟知。1961年,大熊貓"熙熙"到英國倫敦動物園借展,造成萬人空巷的場面。WWF認識到一個具有影響力的組織標志可以克服所有語言上的障礙,于是一致贊同將大熊貓動人的形象作為該組織的象征。從此,可愛的大熊貓便成為全球自然保護運動的一個偶像性標志。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它曾經多次出國擔任友好使者,為發展對外友好關系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唐朝武則天贈給日本天武天皇2只“白熊”和70張毛皮。最著名的“熊貓外交”發生在1972年,成就了中美外交上的一段蜜月時光。
出訪最早的特使“白熊”
熊貓作為“大使”出使國外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據日本史料記載,早在公元685年,武則天就曾贈送給日本天武天皇兩只“白熊”和70張毛皮。據有關專家考證,所謂“白熊”應該指的就是大熊貓,因為當時長安皇苑內就有大熊貓。這是已知的史書記載的第一次大熊貓出使記。
最著名的特使“姬姬”
要說全球最具知名度的熊貓大使,無論是美國的“玲玲”和“興興”,還是日本的“蘭蘭”和“康康”都無法與之相提并論。這只熊貓的名字叫“姬姬”,是奧地利動物商海尼·德默于1958年以三只長頸鹿、兩只犀牛以及河馬、斑馬等,與北京動物園換得的一只雌性大熊貓,后來生活在倫敦動物園。它是世界自然基金會會徽上那只大熊貓的原型,這個標識在全世界已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