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是飲鴆自盡的。莊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為相邦,尊稱“仲父”,權(quán)傾天下。受到嫪毐集團叛亂牽連,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呂不韋,戰(zhàn)國末年衛(wèi)國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為秦國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孫。
飲鴆自盡
秦王想殺掉相國呂不韋,但因他侍奉先王有很大功勞,還有很多賓客辯士為他說情,所以秦王不忍心處罰呂不韋。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免去了呂不韋的相邦職務(wù)。等到齊人茅焦勸說秦王,秦王這才到雍地迎接趙太后,使她又回歸咸陽,但把呂不韋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又過了一年多,各諸侯國的賓客使者絡(luò)繹不絕,前來問候呂不韋。秦王恐怕他發(fā)動叛亂,就寫信給呂不韋說:“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對秦王有什么血緣關(guān)系?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呂不韋一想到自己已經(jīng)逐漸被逼迫,害怕日后被殺,就喝下酖酒自殺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