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其原理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并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表)和晷面(帶刻度的表座)組成。圭表是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天文儀器,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通過觀察記錄它正午時影子的長短變化來確定季節(jié)的變化。
日晷看時刻的方式:
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于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xiàn)代鐘表的指針,晷面則是鐘表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