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后一次密切接觸患者或是疑似患者之后的第一天開始計算。
若是在日常生活中與患者或是疑似患者接觸過,一般是從接觸過的最后一天開始算起,病毒具有一定的潛伏期,若是不確定接觸的時間,建議多隔離幾天。若是確定與患者接觸過的時間,一般是從最后一天不出門開始算起。
1、醫學觀察與隔離觀察是前后兩個程序,一般醫學觀察在醫學隔離之前進行。
2、針對人群不同,醫學觀察的對象不僅僅是疑似患者,還包括可以可疑病人及其密切接觸者,觀察其健康狀況,有否染病可能,及早診斷治療與救護。隔離是對疑似患者完全與外界隔離,做好院內感染控制和醫務人員的個人防護工作,是防止病毒擴散的重要措施。
3、針對病毒類型不同,醫學觀察主要用于乙類傳染病,醫學隔離一般是對應甲等流行傳染病。
還是有可能的。
一般接觸過患者或是疑似患者的人都會要求隔離14天,以確保隔離人員的安全與防止病毒擴散,隔離14天后若是沒有癥狀出現只能說明沒有感染病毒,并不能說明不會被傳染,若是隔離期過后不注意日常防護,還是有可能感染病毒的。所以建議平時生活中要戴口罩,勤洗手,注意消毒等。
1、無癥狀的患者,一般隔離14天到期后,若是沒有出現任何可疑或是疑似癥狀,隔離是自動解除的;或是疑似病例經過醫療診斷排出確診或是疑似的,其密切接觸者也是可以解除醫學隔離觀察的。
2、有癥狀的患者,病情穩定、精神恢復、體溫恢復正常3天以上、肺部影像明顯好轉、連續2次(間隔至少1天)病毒檢測陰性,可解除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