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定傳染性。
無癥狀感染者是存在著傳播風險的,一是傳播的隱匿性,由于無癥狀感染者無任何明顯的癥狀與體征,其在人群中難以被發現,其導致的傳播也難以預防。
二是癥狀的主觀性,癥狀輕微或不典型者可能認為自己沒有感染新冠病毒,不主動去醫療機構就診,在日常的診療工作中難以被發現。三是發現的局限性,由于存在檢測窗口期,采用核酸檢測和血清學檢測***難以發現全部無癥狀感染者,部分無癥狀感染者難以被發現。
傳染性相對偏弱。
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同時接觸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也存在經氣溶膠傳播可能,無癥狀感染者雖然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但沒有咳嗽、咳痰、打噴嚏等呼吸道癥狀,因此排出的飛沫少,傳染性會相對偏弱一些。
不是。
無癥狀感染者目前沒有發熱、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癥狀與體征,且CT影像學無新冠肺炎影像學特征,根據目前情況還不能夠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不過一些無癥狀感染者可能會發展為有癥狀的確診病例,但目前還僅處于潛伏期,還有一些無癥狀感染者在自身免疫力作用下,或是及時發現后給予抗病毒治療沒有出現臨床癥狀,病毒得以清除,還有很少一部分病例是恢復期無癥狀感染者,即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其他檢查也基本正常,但是病毒核酸檢查還可以維持一段時間的陽性。
疾控機構在疫情處置中會根據相關防控要求,對無癥狀感染者、密接、密接的密接所涉及的場所如居住地、工作地以及活動軌跡涉及的小區、樓宇等其他場所進行排查,并對相關人員進行必要的核酸采樣檢測。對于密接、密接的密接實施集中隔離和核酸采樣檢測等管控措施,從而更好地落實“四早”要求,降低疫情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