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出門,但最好是非必要不出門。
日常健康監測在主動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可以開展必要的工作和生活出行,不過需進行健康監測的人群,其自身依然存在的潛在風險,從對本人、對他人、對社會負責出發,應做好體溫、癥狀等日常監測,一般非必要還是不出門為好,以免增加感染風險。
如果因就醫、工作情況特殊等需要出門的,要自覺保持合理活動范圍和社交距離,不去人員集中的場所,戴好口罩,與他人保持一米安全交流距離,履行好個人義務和社會責任。
不能隨意去外地。
健康監測期間雖然沒有強制要求不可以去外地,但為了個人以及社會安全考慮,疫情期間要盡量減少不必要出行,尤其是出省等遠距離,或是前往中高風險地區的外出,原則上理應待在原地做好相應的健康監測措施,等監測時間結束后再進行出行計劃,但若是需要就醫等情況,去外地通常需要和當地防疫工作部門報備,經同意后才能外出。
可以返程。
根據各地防疫政策來看,14天健康監測的要求并沒有嚴格規定一定要待滿14天,它不同于集中隔離或居家隔離,其風險低一些,在時間安排上,如果是返鄉時間有14天的,在當地需待滿14天,實行14天居家健康監測等措施,并在第7、14天各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若是在當地因個人等情況不能待滿14天的,一般自身無不適,核酸檢測陰性,當地地區仍屬于低風險地區的情況下,以實際返鄉時間落實居家健康監測和核酸檢測要求即可,未滿14天可以提前做好核酸檢測計劃返程。
不是居家隔離。
1、14天的健康監測的人員從感染風險上來說沒有需要居家隔離人員的風險高,一般仍屬于低風險人群。
2、健康監測措施方面也沒有居家隔離那么嚴格,不需要單獨居住,而且出行相對寬松一些,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佩戴口罩,不去人群聚集場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