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密克戎變異新冠毒株能不能被檢測出來取決于疾病發展階段和采樣手法。
1、如果奧密克戎病毒感染者剛接觸感染源,患者正處于無癥狀潛伏期,個體免疫力較好的人,抵抗病毒的能力也相對較強,此時病毒載量少,可能就檢測不出來。
2、但如果奧密克戎病毒感染者個人體質較弱,潛伏期內感染者的病毒載量發展相對迅速,尤其是有發病癥狀后,此時進行核酸檢測就容易被檢測出陽性的結果。
另外潛伏期的感染者最好進行多次核酸檢測,這樣可避免“漏網之魚”,盡快發現感染病例,并采取管控措施,才能阻止病毒傳播鏈延長,避免傳染更多人。
根據情況決定會進行多輪核酸檢測。
奧密克戎株傳播期多在感染后1.5-5天,感染病例間的代間距平均為3天,如只做一次核酸檢測容易出現假陰性,要通過多次采樣來提高核酸檢測精準度,而且要在短期內動態反復測核酸,才能有效檢出病例,以隔離管控的重點人群為例,過去通常采取1、4、7、14檢測頻次,而現在面對新冠奧密克戎變異毒株通常會采取3天2檢、5天3檢甚至是7天4檢的頻次。
大約3天左右。
與之前的新冠病毒相比,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潛伏期較短,在感染病毒后大約2-3天就可以出現發病癥狀,一旦有發病癥狀,就說明此時感染者體內病毒載量較高,而且這個時候感染者的傳播能力是最強的,進行核酸檢測后多半就能測出結果為陽性,因此多數奧密克戎感染者在接觸病例的3天左右被查出來核酸陽性。
不過感染奧密克戎的發病癥狀相對較輕,主要表現為:發熱、干咳、喉嚨痛、頭痛、乏力、鼻塞等,導致感染者不容易被及時發現,因此一旦自身出現有上呼吸道癥狀或不適的情況下,要及時就醫,提高防范意識,盡快排除或確診感染,降低傳播范圍。
連續2-3次核酸檢測陰性可以排除新冠肺炎。
感染奧密克戎新冠變異毒株多為無癥狀感染者,目前針對無癥狀感染者會進行14天隔離醫學觀察,14天隔離結束后,對無癥狀感染者進行連續兩次核酸檢測,均呈陰性后,才能解除隔離觀察,排除感染風險。
另外除了需要滿足核酸檢測陰性的結果外,還要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如有無咳嗽、發熱、乏力、流涕等情況,同時進行影像學檢查等綜合評估,經綜合評估后,若無明顯癥狀、影像學資料不支持,核酸檢測陰性的才可以排除疑似感染,因為核酸結果有時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核酸結果陰性也不能絕對排除新冠肺炎,多次的核酸結果才更為穩妥,具有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