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情況決定,一般有癥狀的話,大部分人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就能驗出陽性結果。
從疾病發(fā)展角度來看,感染奧密克戎株后,人體內的病毒數(shù)量是動態(tài)變化的,如果恰好在抑制期進行核酸檢測,病毒載量少,可能就檢測不出來,另外進行采樣時如果正好是免疫系統(tǒng)占據(jù)上風,那么感染者的病毒載量也會偏低,甚至病毒還沒侵蝕到采樣部位,那么病毒就有可能在檢測之中成功逃脫,需要進行多次核酸檢測才行;反之如果病毒占據(jù)上風,那么感染者的病毒載量就會增高,檢測結果也會更加準確,可能一次就能測出來。
另外奧密克戎株比以前的變異株更容易逃脫核酸檢測,跟我國新冠疫苗接種率較高也有很大關系,如接種疫苗一段時間后,盡管抗體逐漸消失,但免疫細胞記憶仍在,即便感染了新冠病毒,人體產生的特異性抗體也會對新冠病毒進行中和與清除,導致病毒的檢出率降低,需要多次檢測才保險。
大部分情況下可以檢測出來。
奧密克戎新冠病毒的潛伏期一般是1-14天,此時患者通常癥狀不典型或無明顯癥狀,即無咳嗽、發(fā)熱等癥狀,進行核酸檢測后,如檢出結果為陽性,即被認為是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但部分已感染奧密克戎新冠病毒且在潛伏期的人群,由于體內病毒載量尚未達到一定數(shù)目,可能出現(xiàn)鼻、咽分泌物中無法測出病毒的情況,或因受到采集部位、試劑靈敏度的影響,從而導致檢測結果為假陰性,因此建議可疑患者在潛伏期時間內要進行多次檢測。
尤其是具有新冠病毒接觸史或高風險地區(qū)旅居史等有感染風險的高危人群,應按規(guī)定進行隔離觀察,在觀察期內連續(xù)多次核酸檢測陰性之后才能結束隔離觀察。此外,在觀察期結束后,若仍出現(xiàn)發(fā)熱、流涕、乏力、咽痛、咳嗽等癥狀時,也應及時到發(fā)熱門診就醫(yī),再次排查核酸情況,以避免感染了新冠病毒的變異毒株,而造成潛伏期延長的情況。
奧密克戎新冠變異毒株核酸檢測陰性也不一定是沒事,因為核酸檢測陰性代表留取的標本中不包含新冠病毒,只是對這個標本的結果,而如果感染了,病毒在體內會有復制、增生的過程,經(jīng)過潛伏期一段時間以后體內病毒濃度增高,咽拭子的陽性率就非常高,如果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隔離依然是陰性,就可以排除新冠病毒的感染。
另外目前對奧密克戎新冠變異毒株一次新冠核酸陰性并不能除外新冠病毒的感染,患者需要進行多次的檢測,同時結合流行病學接觸史,臨床癥狀以及其他的檢查綜合分析。如果患者有流行病學接觸史,出現(xiàn)了咽痛、發(fā)熱、乏力、肌肉酸痛、咳嗽等臨床癥狀、血常規(guī)出現(xiàn)了白細胞下降、肺CT出現(xiàn)了間質性改變,雖然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為陰性,但仍有可能是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
不強。
奧密克戎潛伏期內患者幾乎沒有明顯的發(fā)病癥狀,而且核酸檢測陰性提示沒有傳染性,即不會傳染其他人,因為核酸檢測實際為病人體內是否存在致病病原體較為直接的指標,所以核酸檢測陰性提示體內不存在病毒,自然而然不會存在傳染性。
不過核酸檢測只對本次采樣的核酸標本負責,也可能出現(xiàn)假陰性的結果,但概率相對較小,另外不排除患者在潛伏期,病毒載量較小,導致檢測不出陽性,等后期出現(xiàn)發(fā)病癥狀后,若是檢測出陽性,則傳染性相對較強。